“我本楚狂人,鳳歌笑孔丘。手持綠玉杖,朝別黃鶴樓?!崩畎妆緸槭裰腥?,卻常自稱“楚狂人”“楚壯士”。隱居安陸期間,他遍訪荊楚之地,浮游大江上下,成就了雄奇奔放、清新飄逸的詩歌風格
據(jù)統(tǒng)計,李白一生創(chuàng)作于今湖北境內的詩文有300篇之多,占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。今天的湖北省,除十堰之外,幾乎所有市州都曾被寫入李白的詩中。楚江楚山、楚風楚物壯麗華美,與李白心意相合,造就了李白終生無法割舍的荊楚情結
▲5月12日拍攝白兆山李白塑像。記者皮曙初攝
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(xiāng)?!崩畎琢b旅何處,才寫下這首千古思鄉(xiāng)詩?他一生暢游各地,“繡口一吐,就是半個盛唐”,為何竟有三分之一的詩文作于湖北?詩人垂暮,回想當年“南游云夢,覽七澤之壯觀”,為何卻自稱“酒隱安陸,蹉跎十年”?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自公元727年,李白曾在湖北安陸生活十余年。二三十歲正值年富力強,應是人生中最好的光景,李白在安陸真的是詩酒為伴、超然仙隱嗎?踏訪詩人足跡、尋覓散籍逸事,或許可以看到李白留給后世、留給安陸不一樣的精神遺產(chǎn)。
一個大齡青年的浪漫與閑適
今天的安陸,是湖北孝感市下轄一個縣級市。出安陸西行十余公里,沿著一條曲折的山道,來到白兆山(又名碧山)西側山麓,一座破舊的四角涼亭孑立在荒草雜樹之間,亭子頂上的黃色琉璃瓦已經(jīng)殘破,四角的漆柱也已斑駁,只隱約可見幾副為山下紺珠泉題寫的對聯(lián)。小亭十分滄桑,卻在白兆峰下形成一道特別的風景,尤其是亭前的一池碧水,倒映著峰頂高高佇立的李白塑像,以及峰崖之間如瀑流傾瀉的石壁。
紺珠亭是20世紀80年代所建。據(jù)了解,那時學術界曾對李白在安陸生活十余年的經(jīng)歷展開熱烈討論,促使當?shù)叵破鹨还衫畎谉?,于是建起了這座紀念李白的小亭。紺珠亭后有桃花巖,西倚筆架峰,東掖曬經(jīng)坡,據(jù)說這里就是李白隱居安陸時的住地。紺珠泉是李白生活取水之處,李白于此讀書飲酒,耕種抄經(jīng),留下了許多世代相傳的故事,為歷代文人津津樂道。
李白在《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》一詩中對桃花巖有過細致的描述:“對嶺人共語,飲潭猿相連”“兩岑抱東壑,一嶂橫西天”“樹雜日易隱,崖傾月難圓”“芳草換野色,飛蘿搖春煙”……如今,站在紺珠亭旁,仰望山間白云出岫,或俯察面前稻田碧野,你一定會驚嘆,原來詩中的清麗幽遠之景,正是眼前風光。詩人既是在傳神,也是在寫真。面對如此美景,詩人如何不“鸞鶴心悠然”“得憩云窗眠”,放下懷才不遇的激憤,萌生歸隱不仕的志向。
的確,安陸的山水給了李白別樣的生活經(jīng)歷。唐玄宗開元十二年(724年),24歲的李白決意“仗劍去國,辭親遠游”。他揖別峨眉山月,經(jīng)益州(今成都),下渝州(今重慶),出三峽,入荊楚,順江東下,經(jīng)過江陵(今荊州)、洞庭、廬山,直達金陵(今南京)、廣陵(今揚州),“南窮蒼梧,東涉溟?!保橛伍L江中下游一帶。開元十五年(727年),李白來到安州,或許是覺得這里“桃花流水窅然去,別有天地非人間”,于是不再漂泊,開始了一段“酒隱”生活。
安陸,夾在江漢平原大洪山、桐柏山兩大山脈之間。一條涢水在兩山間穿流,造就安陸在古云夢澤上的重要地理位置。早在西周之時,這里就是古鄖國所在地,戰(zhàn)國后期為楚國屬縣鄖邑,漢時為江夏郡治所,唐代是安州治所,安州隸屬淮南道,是西去長安的咽喉要道。
年輕的李白為何要到這里來,并在安陸娶妻生子、安家落戶呢?許多年以后,李白對自己的族侄李耑說:“余小時,大人令誦《子虛賦》,私心慕之。及長,南游云夢,覽七澤之壯觀。酒隱安陸,蹉跎十年?!痹诮o安州裴長史的上書中,也說:“見鄉(xiāng)人相如大夸云夢之事,云夢有七澤,遂來觀焉?!闭鞘芩抉R相如《子虛賦》的影響,李白一直對云夢七澤心向往之。在《子虛賦》中,司馬相如對云夢古澤九百里山水進行了極盡鋪陳的華麗描述。
長期從事李白文化研究的安陸市政協(xié)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委員朱紹斌說,唐代安州是荊楚一帶的繁華都會,城池高峻,雄鎮(zhèn)江漢,著名詩人王維、王昌齡、劉長卿、韓愈、杜牧等都曾留下題詠安陸的詩作。李白“五岳尋仙不辭遠,一生好入名山游”,自然不會錯過。再加上他受司馬相如影響甚深,對這里的碧山?jīng)樗?、赭土赤石、蕙圃陰林、平原廣澤、涌泉清池等都喜愛至極。
到達安陸時,李白已經(jīng)27歲,在唐代,這個年紀的他是妥妥的大齡青年。但此前,李白的感情生活還是一片空白,除了一腔豪邁熱情和滿腹宏遠志向,似乎還是情竇不開的少年。直至定居安陸,李白迎來第一次婚姻。在《上安州裴長史書》中,李白說:“許相公家見招,妻以孫女,便憩于此,至移三霜焉?!痹S相公是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,安州安陸人。李白娶了許氏家族的孫女,并在安陸生下一兒一女。
在李白詩中,有一些頗似陶淵明式恬淡閑適生活的描述,應該就發(fā)生在這段時間:夏日山中,李白“懶搖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脫巾掛石壁,露頂灑松風”,享受著松風徐徐的涼爽;與人對飲,他高歌“兩人對酌山花開,一杯一杯復一杯。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來”,隨心所欲、灑脫率真;游般若寺,“忽逢青云士,共解丹霞裳”,他頓覺“心垢都已滅,永言題禪房”,在亦道亦佛的了悟中達到超脫之境。
“問余何意棲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閑?!痹诎碴懀畎壮伙h逸。但是,李白不是陶淵明,他的隱逸不過是暫時的休憩。農田里,他發(fā)現(xiàn)“嘉谷隱豐草,草深苗且稀”,便生出“烏得薦宗廟,為君生光輝”的感嘆,透露出對前途的憂慮;日夕,他看到“月銜樓間峰,泉漱階下石”,雖是“素心自此得,真趣非外借”,但仍不免感慨“云車來何遲,撫己空嘆息”,隱約表達功業(yè)未建、時不我待的焦慮。同樣面對“莖疏葉且微”的東籬菊,陶淵明“悠然見南山”,而李白則感嘆“當榮君不采,飄落欲何依”。他的詩中,更多是如屈原一樣的狂游遨想和懷才不遇,閑適的背后,總透著不羈,浪漫的表象之下,常懷著激憤。
學者安旗認為,耳熟能詳?shù)摹鹅o夜思》,“詩中有‘山月’一語,當系山居所見,則其作地或在安陸壽山”。詩人借明月抒寫思念故鄉(xiāng)之情,而那淡淡的鄉(xiāng)愁中似乎也隱含著一絲前路迷茫的不安。
李白,有自己的詩和遠方。
李白的“詩和遠方”
李白的故鄉(xiāng)在哪里?《舊唐書》說他是山東人,《新唐書》說他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后人,祖上在隋末“以罪徙西域”。今天學術界一般認為,李白出生于唐代安西都護府所轄的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,五歲隨父親遷居蜀中,成長于劍南道綿州昌明縣(今四川江油)青蓮鄉(xiāng)。他自幼好學博聞,“五歲誦六甲,十歲觀百家”“十五觀奇書,作賦凌相如”,自認為可比司馬相如。李白尤喜縱橫之術,又好神仙之道,仗劍任俠,輕財重義,從小就表現(xiàn)出不同凡響的才情和氣度。
安陸市李白紀念館館長王清說,李白生于盛唐,盛唐氣象表現(xiàn)在文人風骨上,往往有志氣豪壯而又自信狂放的一面,李白尤其如此。他少時隱居大匡山,跟隨縱橫家趙蕤學習帝王之術,從小就培養(yǎng)出遠大的政治理想。稍長,李白就開始遍游川渝,尋道訪仙,并曾謁見益州長史蘇颋、渝州剌史李邕。在《上李邕》詩中,他直抒“大鵬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”的豪情,并指陳“宣父猶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輕年少”,嶄露出狂傲不羈的張揚個性。
在安陸隱遁之際,李白曾借“壽山”之口,表達自己“申管晏之談,謀帝王之術”的政治志向和“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一身”的人生理想。壽山位于安陸西北,今屬比鄰的廣水市,是李白初到安州時的棲隱地。李白因何出川云游?又為何在安陸隱逸?從這篇《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》中,或許可以找到另一個答案。
這位“壽山”高調宣稱,最近自峨眉而來的逸人李白,“天為容,道為貌,不屈己,不干人”,是上古隱士巢父、許由以來的唯一賢者,他在這里的隱遁,只是為了更好地探求像管仲、晏嬰一樣輔佐帝王治國的道法,“奮其智能,愿為輔弼,使寰區(qū)大定,??h清一”。
朱紹斌認為,李白一生都在為這樣的目標而努力。安陸不僅是故相許圉師的家鄉(xiāng),還是唐高祖李淵的成長之地。李淵的父親李昞曾任北周安州總管,李淵在這里度過了童年時期。安陸之于大唐,有著特殊的政治地位?!袄畎壮绨莸娜耸侵T葛亮、謝安這樣的名相,他隱居安陸也是為了效法諸葛亮躬耕隆中,以待天時?!?/p>
唐代文人的求仕報國之路,大致有門蔭、科舉、軍功、薦舉幾種。李白的家世千余年來一直是個謎團,一般認為他的父親李客是經(jīng)商的富戶,自西域“逃歸”蜀中。唐代商人地位低下,不能直接參加科舉,加之李白身世不清,所以其在科舉、門蔭、軍功幾條路上都是走不通的。而且李白也不屑于走科舉之路,他“常欲一鳴驚人,一飛沖天”,以布衣之身而能一步為相,實現(xiàn)“濟蒼生,安社稷”的夢想。
李白堅信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他要走一條不同尋常的路。唐時還有一條“終南捷徑”,就是歸隱求仕。從唐太宗到唐玄宗,都曾多次下詔征辟隱逸之士。最著名的是唐高宗時的盧藏用,屢試不第,便隱居終南山,后被召入朝廷為官,引得文人紛紛效仿。李白的“高調”歸隱,亦有此意。
他還選擇干謁求薦之路。在蜀中的時候,他多方求薦而未果,于是仗劍出川、東游溟海。隱居安陸,他先后作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《上安州裴長史書》《與韓荊州書》等,向那些有薦舉權的地方大員盡情展露自己的才干,表明自己的抱負,期待能得到地方的舉薦、朝廷的賞識。但是,或許是因為他的才情太過張揚外露,無論安州的李長史、裴長史,還是以“喜識拔后進”而聞名的“韓荊州”韓朝宗,都沒有把這個狂傲的后生放在眼里。李白屢屢求薦都沒有回音。
大約在開元十八年(730年),隱遁安陸三年后,李白懷著激憤之情,辭別妻兒,又開始了他的遠游之路。他要繼續(xù)自己的“詩和遠方”,繼續(xù)追尋他心中最初的那個理想。
李白的遠方在長安。他懷著滿腔信心,一路北上直達京城,求見了當朝宰相張說及宰相之子、駙馬張垍,不巧張說病逝,張垍介紹李白到離長安不遠的終南山樓觀臺玉真公主別館,在那里或許可以等到唐玄宗的妹妹、愛好結交文士的道人玉真公主,以期得到她的引薦??墒?,除了連綿秋雨,李白一等數(shù)月,也不見玉真公主的影子。他寫詩給張垍,直言等候之苦絕、生活之困窘,但仍然不失“丹徒布衣者,慷慨未可量”之志,期盼得到張駙馬的舉薦,“何時黃金盤,一斛薦檳榔。功成拂衣去,搖曳滄洲旁”。
張垍心胸狹隘,絲毫沒有要舉薦他的意思。李白在長安備受冷落,只得黯然離去,詩酒為伴,一邊漫游,一邊結交文人名士,于開元二十一年(733年),輾轉回到安陸,棲隱碧山?!耙蝗腴L安”失望而歸,李白心有不甘,卻又無可奈何,他以安陸為中心,近交遠行,暢游感懷,排遣積郁,寫下了《蜀道難》《行路難》《將進酒》《月下獨酌》等不朽詩篇。一邊喟然長嘆“大道如青天,我獨不得出”,一邊仍然堅信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”,期待“愿一佐明主,功成還舊林”。
李白的荊楚情結和大江情懷
“我本楚狂人,鳳歌笑孔丘。手持綠玉杖,朝別黃鶴樓?!崩畎妆緸槭裰腥?,卻常自稱“楚狂人”“楚壯士”。隱居安陸期間,他遍訪荊楚之地,浮游大江上下,成就了雄奇奔放、清新飄逸的詩歌風格。據(jù)朱紹斌統(tǒng)計,李白存世的千余篇詩文作品中,約有200篇創(chuàng)作于“酒隱安陸”的十余年間,而他一生創(chuàng)作于今湖北境內的詩文有300篇之多,占其全部作品數(shù)量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初離川渝、甫出三峽,李白就被荊山楚水的別樣氣象所吸引。“渡遠荊門外,來從楚國游。山隨平野盡,江入大荒流。”此時的李白,英姿勃發(fā),志向高遠,滿心滿眼都是壯闊景象。到達楚國故都荊州,李白懷古于郢城遺址、章華舊跡,訪民于市井商賈、江湖游俠,并得遇道家宗師司馬承禎,老道長對李白的氣度和才華大加贊賞,認為他“有仙風道骨,可與神游八極之表”。司馬承禎的褒揚,令李白大受鼓舞,飄飄然若有凌云之概,于是提筆揮就《大鵬遇希有鳥賦》(后改作《大鵬賦》),恍惚間自己就是《莊子·逍遙游》中的鯤鵬,“激三千以崛起,向九萬而迅征”,一鼓一舞間,“五岳為之震落,百川為之崩奔”;而司馬承禎正是神話傳說中的“希有鳥”,“右翼掩乎西極,左翼蔽乎東荒”,見大鵬也不免連呼“偉哉”;兩人心意相通,“我呼爾游,爾同我翔”。
楚江楚山、楚風楚物壯麗華美,與司馬相如筆下如出一轍,更與李白心意相合,造就了李白終生無法割舍的荊楚情結。在經(jīng)歷一番順江而下的游歷之后,李白又折返楚地,深入云夢大澤,棲居安陸,“酒隱”十年。這期間,李白雖然沒有走通隱逸求仕、干謁求薦之路,卻走向了詩歌人生的巔峰。
“酒隱”十年,李白受荊楚山水之激蕩,為荊楚風物所熏冶。在安陸期間,李白遍涉長江、漢水,游蹤覆蓋了今日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,以及陜西、山西、山東、河北、河南等大塊版圖。今天的湖北省,除十堰之外,幾乎所有市州都曾進入李白詩中?!肚G州歌》里“荊州麥熟繭成蛾,繰絲憶君頭緒多”,《襄陽歌》中“襄陽小兒齊拍手,攔街爭唱白銅鞮”,赤壁古戰(zhàn)場上“二龍爭戰(zhàn)決雌雄,赤壁樓船掃地空”,應城湯池溫泉“神女歿幽境,湯池流大川”……所到之處,提筆之間,就是最好的風景,李白堪稱千余年來“最好的直播帶貨網(wǎng)紅”。
朱紹斌說,論地方,李白寫武漢的詩文最多;論建筑,李白寫黃鶴樓的詩文最多。李白頻繁往來鄂州江夏郡(今湖北武昌),站在黃鶴樓上極目遠眺,“孤帆遠影碧空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”。除了這首膾炙人口的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,他還與史郎中欽“黃鶴樓上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”;與江夏友人“雪點翠云裘,送君黃鶴樓”;與宋之悌“人分千里外,興在一杯中”;與友人黃鐘“共賦武昌釣臺篇,以慰別情耳”。
“酒隱”十年,李白交游廣泛,受到荊楚人物的深刻影響。詩、酒、月、友,可謂李白的人生“四寶”。他結交官宦,干謁求薦,力圖實現(xiàn)“相與濟蒼生”的抱負。他結交文士,唱和答贈,得意時豪俠任性,以壯詩名,失意時惺惺相惜,詩酒逍遙。襄陽,跨連荊豫,控扼南北,三國以來嘗為天下重地,諸葛亮在這里躬耕隴畝、隆中對出,孟浩然在這里“結交指松柏,問法尋蘭若”。李白曾多次到襄陽,對隱居不仕、高臥林下的孟浩然十分欽佩,直言“吾愛孟夫子,風流天下聞”。
李白好道崇道,與道教徒元丹丘、元演、岑勛成為莫逆之交,又受高道司馬承禎、胡紫陽等影響。元丹丘是李白生平最重要的友人之一,在李白存世詩文中,與元丹丘有關的有二十余首,他們早年相識,結為摯友,數(shù)度同游,詩酒相伴?!拔釋⒃蜃?,異姓為天倫”,李白視之為兄弟?!搬蜃?,丹丘生,將進酒,杯莫停,與君歌一曲,請君為我傾耳聽”,失意之時,他們互訴衷腸。李白還與蔡十、廖侯等地方賢士交往甚密,與陸調、裴十四等江湖中人情義深重。正是在廣泛的交游中,李白形成豪放飄逸、率真無諱的性情格局和詩文風格。
“酒隱”十年,李白受到了大江氣象和荊楚文脈的熏習浸染。江湖浩渺,山峰雄峻,空谷幽深,原野廣闊,大江大湖大氣象,造就荊楚先民宏闊中浸染旖旎、浩瀚里滲透空靈的獨特審美趣味,孕育了莊子散文和屈原詩歌的汪洋辟闔。清代劉熙載評價:“太白詩以莊、騷為大源。”李白的詩歌精神,與莊子、屈原一脈相承。他深諳屈原胸中幽恨,對屈原的遭遇感同身受,常以吊屈原而自訴不得志之情。有學者統(tǒng)計,李白言及屈原的詩作有十七首之多。他說:“屈平詞賦懸日月,楚王臺榭空山丘。”又說:“應念投沙客,空余吊屈悲?!?/p>
“酒隱”十年,李白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楚地的文化基因,由一個意氣風發(fā)的青年士子,蛻變成飽經(jīng)滄桑的憂憤詩人。朱紹斌說,“酒隱安陸”,看似“蹉跎十年”,實則是十年磨一劍。李白積累了極高的社會聲望,詩名盛傳天下,終于在天寶元年(742年),得到玉真公主、賀知章等人的薦舉,奉詔入京,供奉翰林,一步而登大唐帝國的政治中樞。
終其一生,李白都是一位“奮斗者”
“昔聞白兆山,李白讀書處。我欲往從之,山中多霧露。”這是北宋秦觀的《鄖上謠》。白兆山又名碧山,是大洪山之余脈。未到山前,山頂一尊巨大的李白塑像早早映入眼簾;轉入山中,但見森林繁茂、古木參天,曲徑通幽、峰回路轉;漫步山間,還有清泉細流、翠竹搖曳、鳥聲稠雜,偶見一只錦雞拖著長長的彩羽突然從身旁掠飛,似乎是鳳鳥驚起,這時你仿佛與李白一樣,“常與鳳為鄰”;站在山頂,極目遠眺,層巒疊翠,崖壑幽深,山下有涢水相繞,難怪前人有“涢水濃于酒,碧山俏似詩”的贊語。
▲3月16日拍攝的白兆山李白文化風景區(qū)。記者肖藝九攝
“山名曰白兆,似知太白來。”李白那深具傳奇色彩的人生經(jīng)歷,灑脫不羈的獨特個性,追逐理想又崇尚自由的人文精神,在白兆山留下了深刻烙印。“山中猶有讀書臺,風掃晴嵐畫障開。華月冰壺依舊在,青蓮居士幾時來?”唐朝末年,道教學者杜光庭就在此留下《讀書臺》一詩。山下還有白兆寺遺址,立有清康熙十六年“重修白兆寺記”青石碑,并保留有明朝萬歷年間的兩塊李白詩殘碑,分別刻著《山中問答》《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》二詩。這些石碑目前保存在安陸李白紀念館里。
大約在開元二十八年(740年),李白的夫人許氏離世,李白懷著深深的憂傷和憤懣,離開安陸,帶著兒女遷居東魯,結束了安陸十多年的隱居生活?!熬齐[”安陸,李白沒有實現(xiàn)自己的政治抱負,但是厚積了極高的社會聲望,很快就得償所愿,于天寶元年(742年)奉詔入京,“遭逢圣明主,敢進興亡言”,可以直接向大唐皇帝進言。然而,李白雖有“濟蒼生,安社稷”之志,卻因個性傲岸,縱酒成癖,常招來權佞讒毀,不能被朝堂久容。天寶三載(744年),李白被唐玄宗“賜金放還”,又開始詩酒天涯的生活。
“少年成長四川江油,青年成名湖北安陸,中年漫游齊魯吳越,老年病逝安徽當涂?!蓖跚逭f,“終其一生,李白就是一個永不停歇的追風少年?!彪x開朝堂之后,李白漫游祖國大好河山,齊魯蘇皖,塞北江南,到處都留下他精彩絕倫的吟唱。但是,最初的那個夢想?yún)s仍然常縈心頭,他一邊長嘯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”,一邊又低吟“總為浮云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”。
“安史之亂”爆發(fā)后,隱居在廬山屏風疊的李白受邀投身永王李璘麾下,重又激發(fā)滿腔熱忱,本以為可以揮斥方遒、建立不朽功勛,然后功成身退、名垂青史,卻不料被卷入永王叛亂的政治漩渦,獲罪下獄,險些命喪潯陽,幸得友人相救,后被流放夜郎。
“三朝上黃牛,三暮行太遲。三朝又三暮,不覺鬢成絲?!绷鞣磐局?,李白感慨萬千,更覺行路之難,“巴水忽可盡,青天無到時”。忽又傳來喜訊,朝廷大赦,李白重獲自由,乘坐一葉小舟折返荊楚,途中寫下:“朝辭白帝彩云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”誰能想到,這首流傳千古的《早發(fā)白帝城》,竟是詩人在遲暮之年,歷經(jīng)種種挫折磨難之后所寫。它更像是一個意氣風發(fā)的少年,朝著自己心中理想出發(fā)時的宣言。
李白重返江夏,盤桓多時。在這里,他老夫聊發(fā)少年狂,“蛟龍筆翰生輝光”,與地方官員歡飲暢敘,期待“圣主還聽子虛賦,相如卻欲論文章”。甚至到他老病之際(761年),還于李光弼的平叛營中請纓殺敵,希望能夠再建功業(yè)。然而,此時他的雄心已經(jīng)無人顧念,“亞夫未見顧”“天奪壯士心”。李白人病馬瘏,窮困潦倒,輾轉金陵、宣城等地,窮途末路之際,幸得當涂縣令李陽冰容留,于唐代宗寶應元年(762年)病逝于當涂,走完其傳奇的一生。臨終之際,他留下絕筆詩,以最后的磅礴之力,為自己奮斗的一生畫上句號:“大鵬飛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濟。馀風激兮萬世,游扶桑兮掛石袂。后人得之傳此,仲尼亡兮誰為出涕。”
朱紹斌說,李白為實現(xiàn)理想和抱負,至死不渝,付出畢生心力,這是他留給后人,也是留給安陸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?!八m未必有治理天下之才,卻從不失經(jīng)綸天下之志。他在政治上的失敗,不能阻礙他成為一位卓絕千古的詩人。在他的詩中,每個中國人都能找到一個自我,一個真性情的自我?!?/p>
20世紀80年代以來,已經(jīng)確認李白在安陸生活遺址遺跡共18處。今天,白兆山上重建了安陸李白紀念館,以大量的文史資料和實物遺跡,展示李白波瀾壯闊的一生和他與安陸的特別情緣。館長王清說,李白是一位具有“童真”心的浪漫詩人。他心性質樸,對國家、對家庭、對朋友飽含深情,他的情感用詩歌表現(xiàn)出來,似狂飆、似大潮,對塑造中華民族精神特質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。經(jīng)過千古傳誦,李白詩句已融入中國人血脈,成為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化基因。(記者皮曙初 田中全)